文化創意產業一直是人人趨之若騖的行業,而創意一直以來也被視為是突破與改革的良藥,前陣子薛良凱發表了自己的新書《今天創意教什麼?--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必修的13堂課》時,剛好有幸參加到新書發表會,所以也先去了解薛良凱寫這本書的動機和一些對創意的想法。

而因薛良凱本身有在進行創意課的教學,所以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族群的學員們,設計各種創意課,以去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所以才有了這本書的誕生,薛良凱也說這本書也是本工具書,透過裡面所傳達的13項理念,讓想了解創意這檔事怎麼進行的人,用簡單的概念及方法去實踐創意人養成計劃。

創意,不是憑空而生的,而是經由不斷的累積及不斷地去練習如何連結和組合,結合運用生活中所觀察的體驗,才會有創意的爆發。

改變、轉化、自覺、混亂、溝通、分解、組合、意外、品牌、簡單、故事、行動、文化,是本書的13堂課的重點。


我認為以一段話來解釋本書所傳達的就是,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處之泰然,在明白自己的定位和要什麼的前提下,以行動改變現況,藉以提升轉化和簡化來淬鍊一個值得讓大家了解的故事,為此,必須藉由抽絲剝繭原有的意涵,來針對不同受眾去組合不同說故事的方法,除此之外還要有臨機應變能力去化解意外的發生和反思意外的發生。

我覺得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真的很難。不過經過此本書的概念建立,我想在實踐的過程中會比較了解該怎麼樣做才能比較有效率地產生創意。而書中也舉了大量案例和故事,都值得讓人思考和反思創意的生成。

在書中,有很多名人的經典名句,在每一章的開頭都會引據名人的話所為開頭,我很喜歡第九章談品牌的『我們建了太多的牆,但是卻沒有足夠的橋樑--BY牛頓』(We build too many walls and not enough bridges),這句話真的很適合現今品牌泛濫的世界,讓我著實思考了一陣子,所以我決定把這句話拿來時時提醒我自己。

我認為創意難的地方在於素材,有好的素材,加上運用得當,就能成為一個好創意,而創意這檔事不單指藝術、企劃等範圍,其實生活中處處皆可為創意發想的來源,而創意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讓生活過的更好、更幸福、更方便、更有趣、更豐富、更有內涵。

有鑑於此,我認為創意的生成可以藉由使用者脈絡的觀察分析,才能更讓創意與生活更能結合,才不會流於形式上的創意。

最後,創意是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的,有很多的創意生成方法可以去運用,透過本書可以來動手進行實驗,讓自己漸漸成為一個創意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狂野麗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